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3年第9期
编号:13165911
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辨证分析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5月1日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2013年第9期
     3.3 脾气下陷,升举无力

    由于脾气亏虚,升举无力反而下陷的征候,又称脾气下陷。临床表现为脘腹重坠作胀,食后益甚;或便意频数,肛门重坠;或久泻不止,甚至脱肛;或子宫下垂;或小便混浊如米泔。伴见气短乏力,神疲倦怠,声低懒言,动则气坠,头晕目眩,食少便溏,面白,舌淡苔白,脉缓弱等。治宜补气健脾,升阳举陷。方选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。方药组成:黄芪30 g、党参15 g、白术、茯苓各10 g、当归9 g、陈皮、柴胡、甘草各6 g、升麻3 g。

    3.4 寒湿困脾,降浊失常

    由于寒湿内盛,阻困中阳,使中焦升清降浊功能失常的征候。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,口腻纳呆,泛恶欲吐,口淡不渴,腹痛便溏,头身困重,小便短少,或身目发黄,色泽晦暗,或妇女白带增多,舌胖苔白腻,脉濡滑或濡缓。章虚谷云“脾气弱者则湿自内生,湿盛则脾不健运。”治宜健脾运湿,升清降浊。方选胃苓汤(即五苓散合平胃散)(《证治准绳》)。方药组成:苍术、白术、茯苓、猪苓各12 g,桂枝、陈皮、泽泻各9 g,厚朴、甘草各6 g,生姜5片,大枣5枚。

    3.5 湿热蕴脾、降浊失常

    由于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征候,又称中焦湿热、脾胃湿热。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,呕恶纳呆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806 字符